当前位置: 微商日报>资讯 >

南江启用一系列“微自治”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株洲日报 | 时间: 2022-02-11 11:31:41 |

基层治理的成效好坏,直接影响群众幸福感。年来,“微自治”作为一种村民自治的新模式,在基层治理中,常提常新。

天元区三门镇南江村拥有“省文明村、省幸福社区、市美丽乡村、乡村社会治理创新试点村”等名头,集众智、汇众能,通过积极引导村民成立各类服务、公益、互助组织,创新发展“微服务”“微管理”“微助力”等一系列“微自治”模式,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自己解决“家门口的烦心事”,让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1

“微服务”,让民心聚起来

2月9日晚10点,三门镇南江村村治专干文志在“幸福南江”微信群里发布了夜巡的消息,不到一分钟就报名完毕,夜巡队异5人在村口集合,戴上夜色都盖不住的“红袖章”,拿着手电筒开始了夜晚的巡逻。

2018年,南江村积极探索治理有效的“微自治”模式,提倡“微服务”形式,以“我为大家守一夜,大家为我守一年”为口号成立夜巡队。没想到,村里很多人都踊跃报名。

南江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朝光介绍,夜巡队刚成立就“办了件大案”,吓跑了2个偷鸡贼,为村民挽回了30多只鸡的损失,名声大噪。村里大到60岁小到18岁的村民,几乎都成了夜巡队的志愿者,“守护南江村夜晚的安详,是我们共同的职责。”

一个“微服务”不能撑起一个村的自治,但多个“微服务”聚集,不仅可以弥补村级治理的琐小细碎,差异、弥散的特征,还能凝聚人心、汇聚民力。

以助人为乐、敬老慈幼、清洁村庄、矛盾调解等为主要“微服务”宗旨的“南江大姐”,成立3年以来,发展到50多人,调解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40余次,帮助人数达1000余人次,成为南江村的“超级大腕”。

“和事佬”、“法律宣传室”、“人民调解室”、……南江村以建设幸福美丽家园为村级治理的目标,聚焦民生问题,自治单元下沉到组,开展“微服务”,把村民小组的人、地、物、事等内容全部串联起来,发扬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邻里间相互照应,做到以身边的事,感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实现了村民自治“全覆盖”。

2

“微管理”,让群众动起来

在南江村,有一群法律意识强、综合素质好、在群众中威望高的村民作为固定人员,其他与利益相关的为非固定人员,参与到村级管理当中来,大事共议、善事新议、吵事合议、民事商议、传承常议的“微管理”村民组织,上达民意、下解民忧,讲政策解疑惑,听建议办实事,发扬先锋模范作用,疏通村民自治的“神经末梢”。

每个月的20号,南江村的“监督理事会”都会很忙,这是村里报账的日子。村级账务只有通过“监督理事会”成员的审核签字,村里才能进行正常的报账流程。任职了2届的文加桃说,“成立‘监督理事会’就是要调动村民‘微管理’村级事务的积极,让权力在阳光底下发挥作用。”

“监督理事会”还在村上遇到集体资金使用、修建道路、灾后救助等等重大事项上,进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并将结果公示,“让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如有村民反映有权力运行不正当、干部作风等问题均可交由“监督理事会”进行调查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交办回复。

每个月底,“议事会”的40余位村民准时来到村会议室。“这次讨论的第一个议题有关‘红黑榜’。” 议事会的相关负责人易清和称,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有村上2位村民捡到一个钱包,拾金不昧,不少村民认为这件事请能上“红榜”。“我同意”“这是好事,我支持”“可以,倡导了正能量”……最终经过民主投票,2位热心村民登上了南江村的“红榜”。

李朝光说,南江村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村组内事务的管理和监督,组织村民商定讨论,结合村民日常,引导全民参与到村民自治中来。

3

“微助力”,让村子富起来

3年来,一到7月份,南江村就能收到一个大包裹,里面装有777包白菜种子,发给南江村777户人家。这个包裹是远在甘肃的乡贤唐起超对家乡的念想,“我年轻时候就离开了家乡,能为她做的很少了。这些种子就像我的乡愁,在家乡的土壤里扎根。”

今年57岁的南江人唐国斌在外创业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回乡创业,承包了300多亩的荒山,种植水果,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惠及乡邻,是我作为南江村人最想做的事情。”

南江村深刻认识到,乡贤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力量,往往能起到树榜样、带好路的作用,是宝贵的发展资源。自2018年开始,南江村梳理乡贤名单,积极主动联系在外取得一定发展的企业家、科技工作者、行业带头人等,并成立南江村“乡贤理事会”,召集20余名乡贤共话南江发展。

除了乡贤,李朝光介绍,在南江村“幸福天元”微信群里还活跃着一群外出打拼的年轻人,他们心系故乡,见识多、视野广,往往能给村里的工作提供不同的思路。

在外务工的吴珍是微信群里发言的“积极分子”,他说,过去没有这个台,常年在外的他对村里发生的很多事情了解较少,如今自己经常通过微信群为村里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过年回家,看到村里的变化有自己的参与和贡献,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无论是乡贤还是这些懂农村、爱农村的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微助力’,让他们成为南江发展的‘加速器’。”李朝光说。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张媛)

标签: 基层治理 幸福感 新模式 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