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微商日报>资讯 >

预测老天爷“喜怒哀乐” 广西气象“天团”神秘幕后曝光

来源: 南国早报客户端 | 时间: 2022-03-24 07:52:25 |

看天穿衣,靠天吃饭,天气预报预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3月23日是第62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为“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3月22日,记者探访广西气象“天团”,选取气象预报、农业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等岗位代表,看看他们是如何与雷电风雨打交道、服务民生的。

▲广西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影视节目制作区域。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尹世斌 摄

3月22日下午4时,在广西气象台21楼,气象预报员们正在电脑面前紧张地工作。记者注意到,每台电脑都配备了两个显示屏。显示屏上播放着风、雨、温、湿等各种气象信息。

首席预报员陈见和这些气象信息已经打交道37年了。他说,除了国内外主要气象机构提供的气象数据外,广西2800多个自动气象站监测到的数据都会收集到气象分析系统里汇成图表。每天,预报员要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综合研判老天爷的“喜怒哀乐”,加班、值夜班是预报员的家常便饭。

▲陈见正在耐心讲解图中深蓝色区域所表示的气象信息。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尹世斌 摄

尽管工作辛苦,但这个职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法取代的。2014年7月18日,在超强台风“威马逊”来临前,陈见和同事们通过一遍遍查阅历史资料,最终准确预报台风“威马逊”进入广西南部沿海,造成特大暴雨和特强大风,提前了24小时发布台风红色预警,有效减少了民众的损失。

▲谭宗琨正在工作。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尹世斌 摄

在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谭宗琨看来,气象和农业密不可分,他和同事的工作就是:围绕广西农林作物的防灾、减灾、节本、提质、增效来做文章,为相关部门提供趋利避害的气象专项服务。因此,无论是在春种秋收等农事关键时段,还是暴雨、霜冻、低温等灾害天气时间,他们都会深入田间地头调查。

“行走田间哪有不湿鞋的,交通不便只能走路也是常有的事。”谭宗琨说,尽管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他们义不容辞,因为只有深入生产一线调查,才能给农户开出种植、生产管理良方,给相关部门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南宁市气象台2月19日18时50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今年2月,南宁多雨低温的天气持续了十来天,不少市民都收到了预警短信,把控这些短信发送的人是谁?发送短信又为了什么?3月22日下午,记者见到这些预警信息的“传播人”,他就是广西气象服务中心信息服务科科长周能。

“前端的自治区气象台及各市县气象台,通过对天气情况的科学预判,得出各类天气预警信息,而后再通过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把各类预警信息送达给影响区域内相关责任人以及公众。”周能介绍,2021年,全区发送预警类信息平均一天就超过40条。

现在,大家通过手机App或者短信,能收到大量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广西气象部门还建成包括电视、网站、微博、微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10多种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发送这些预警信息,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公众安全。

▲工作人员在信息发布区值班。南国早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尹世斌 摄

“早预警就能早行动。”周能说,提前一分钟和推迟一分钟造成的损失不一样,一切都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位。

标签: 广西气象 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