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微商日报>资讯 >

向南而兴建好湖南“新南门” 永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 湖南日报 | 时间: 2022-03-27 17:38:37 |

永州向海,南融加速。

两年,永州引进的213个超2亿元产业项目中,一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永州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供港澳蔬菜占全省总量的95%以上。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湘南建设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这为永州对外开放赋予了新的使命。

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的永州,践行党代会精神,向南而兴,建好湖南“新南门”。

挺身向南,产业崛起

3月26日,永州经开区湖南鑫视界电子有限公司一片繁忙,这家来自深圳的高精尖企业,正全力克服疫情反复、芯片短缺等困难,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刚一缓和,受永州经开区邀请,鑫视界就落子永州,总投资2.5亿元,主要生产智能终端触控显示器件。

湖南鑫视界电子有限公司部门负责人高志爽笑着说,便利的交通、优良的营商环境,缩小了永州与沿海的差距,公司赢得更大腾挪空间,今年产值预计可达1亿元。

倾听南海潮声,挺身向南,多年来永州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永州长期面临“一农独大、低端主导”困局,发展动能不足。永州要崛起,兴工强农是关键,尤需向外借势借力。

伴随改革开放大潮,毗邻广东的永州抓住历史机遇,主动向南开放,承接“三来一补”,开启工业化之旅。

重点打造“南洞北园”——桃川洞名特优新产品开发试验区、凤凰园经济开发区(永州经开区的前身),作为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广东沿海客商纷至沓来。

“试验田”的示范成功,激发当地干群向南开放热情。至上世纪90年代初,永州创办各类开发小区、试验小区56个,形成食品、草、造纸、建材、机械五大支柱产业。到本世纪初,“一台车、一包、一张纸”成为永州产业名片,一度贡献了全市四分之一的规模工业产值。

永州乘势而上,发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优势,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蓝宁道加工贸易走廊、凤凰园经济开发区两大承接板块崛起,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至2017年底,永州初步形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轻纺制鞋、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七大支柱产业,彻底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永州工业产业单一、弱小、零散的历史。

随着产业崛起,园区纷纷诞生。2017年底,全市共有工业园区12个,其中省级工业园区9个。祁阳经开区(今为祁阳高新区)更是一马当先,201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20亿元。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永州向南开放迈开更大步伐。

加速向南,活力迸发

三月的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山清水秀,新兴产业活力勃发。

永州本土制造型企业,科力尔电机集团总投资16亿元的科力尔电机与驱控系统生产研发项目落户惠州园区。

从永州祁阳偏僻的小镇诞生,蜕变为全市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国内乃至全球同行业的翘楚,奥秘何在?“加速走出去,实施创新驱动。”科力尔电机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生产在永州、研发在大湾,科力尔电机集团深受其惠。产品畅销全球20多个国家,推出的新一代高能V6伺服系统,突破了“卡脖子”技术。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几大“湾区”。在日趋“白热化”竞争的赛道上,永州如何享受更大的国家战略发展“红利”?

科力尔的探索,就是永州的答案。

加速向南,离不开改革创新的时代大舞台。2018年,永州获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永州高扬“对接大湾区,建设示范区”的旗帜,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向南对标,深化“放管服”改革,2020年永州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全省同类市州第一。

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南下,招商与招才一体部署,引资与引智同步推进。

在全省率先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2020年永州销往大湾区品牌农产品金额达150亿元,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响“永州之野”“湘江源”农业品牌。

两地交往交流日益密切,共享美好家园。永州1/6户籍人口在粤港澳大湾区务工经商,既参与城市建设,又学技能、拓眼界、增收入。粤港澳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永州,沿海高端人才成为永州新市民。深化文化、生态、旅游全面融合对接,“千年打卡胜地”永州,成为粤港澳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

高质量对接换来园区强筋健骨。2020年底,永州百亿园区达到10个,其中省级高新区达4个,祁阳高新区产值突破300亿元。永州经开区的先进装备制造、江华的电机制造、祁阳的特色纺织制鞋、蓝山的皮具箱包、道县的电子信息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强势崛起。

南融再提速,迸发新活力。截至2020年底,永州规模工业企业增至1196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大关。

“在全省版图中增加永州分量!”永州酝酿向南开放更大的突破。

深度向南,未来可期

去年立冬前夕,湘江源头渴望更大发展的目光,再次投向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

28年前,永州首次将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开进深圳。这些年来,永州在深圳朋友圈不断扩大,招回一个又一个沿海优秀企业。

此次在深圳举行的永州市制造业招商引资暨招才引智推介会、文旅推介会,永州引进48个、总投资315亿元的项目,还与深圳定下“山海之约”,共同推进园区协同创新跨区域联动发展。

踏上新的“赶考路”,永州加码政策、深度向南,全方位、全领域加强与大湾区的对接合作。

永州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加快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区作为发展的重头戏,以基础设施、现代产业、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体制机制对接为重点。

融入大湾区,基建须先行。永州抓好“一个机场迁建,两条水运航道,三条高速公路,四个铁路项目”综合交通“十大工程”建设,方便两地人悦其行、货畅其流。

将永州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共享区、生态后花园和旅游目的地,推动优质旅游资源出圈破圈。

省党代会报告指出,实体经济是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永州坚持把发展产业当使命、抓项目建设像拼命、视营商环境为生命,全力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打造。项目从引进到竣工投产仅用67天,港资企业湖南泰乐潮玩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代勇称:“投资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永州全占了,来了就不想走。”

对接大湾区建强“产业链”。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强化与大湾区现代产业对接,推动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特色轻工等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配套基地。

服务大湾区做大“菜篮子”。未来5年内,力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定基地、加工企业稳定在200家左右,“永州之野”“湘江源”等品牌农产品年销售额达到250亿元以上,将永州配送中心打造成湘粤桂港农产品集散中心。

支持企业与大湾区联合设立研发、技术转移机构,建立“研发在大湾,生产在永州”的“科创飞地”,实现“借梯登高”。创新“大湾区国际化市场+永州出口产品”模式,加强与大湾区物流和贸易公司深度合作。

预计到2026年,永州基本建成大湾区协同创新基地、制造业配套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生态旅游康养基地,基本融入大湾区产业发展共生圈、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1.5小时经济圈。

向南而兴,未来可期!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严万达戴勤

通讯员唐一)

标签: 产业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 高精尖企业 营商环境 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