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舟山晚报》的体育记者,如今是杭州亚组委场馆媒体中心项目主管,杭州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
舟山人胡昊已开启连轴转模式 为即将到来的6000名记者提供服务
胡昊采访北京奥运会时工作照(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资料图)
印尼雅加达亚运会主媒体中心
胡昊,杭州亚组委宣传部媒体运行处场馆媒体中心(兼摄影运行)项目主管,在去亚组委媒体部工作之前,他是浙江日报的一名体育记者,时间线再往前翻,2005年至2010年间,他是《舟山晚报》的一名体育记者。
6月13日,记者电话采访胡昊得知,随着杭州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临近,胡昊的工作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加班到深夜,周末经常开会,出差更是常事。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一共有56个场馆,他最多时一天去了四个场馆踏勘,指导场馆媒体运行团队对现有空间进行调整,去为即将到杭州的注册记者争取更多的便利。“杭州亚运会的注册平面媒体记者数量将达到6000名。如何让大家通过赛事的采访,更好地宣传浙江、宣传中国,也是我和我的团队的最终目标。”胡昊说。
在《舟山晚报》工作时,他到北京采访奥运会
1990年北京亚运会召开时,胡昊还是一名小学生,直到现在他都记得,亚运火炬在舟山传递时的场景,当时父母就带着他在路边围观火炬传递。
2005年大学毕业后,胡昊回到舟山成为《舟山晚报》的一名记者,作为喜欢看体育赛事的男孩子,他很幸运成为一名跑文化体育线的记者。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成为浙江城市晚报奥运记者团中的一员,随团到北京采访。当时他在报道中写道:“进入主新闻中心(MPC)一直是我的梦想,可惜,和全国大多数媒体的记者一样,我的证件没有那个权限。”
在北京采访奥运会时,他只能通过各国媒体记者、运动队来记录一些比赛花絮,在北京待了十来天才有机会进入“鸟巢”内部。即便如此,能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以记者身份前往北京,感受北京因奥运会而带来的改变,让当年只有26岁的年轻小伙子感到无比兴奋。
在舟山工作到2010年,胡昊深感在舟山能够采访到的体育明星实在是太有限了,他想去外面更大的平台,希望有机会采访到更多国内乃至国际上的体育明星。
2011年他去了《都市快报》,2014年进入浙江在线,2017年来到浙江日报工作。
雅加达亚运会,他前往印尼工作了整整20天
北京奥运会上的遗憾,让他对于进入主新闻中心(MPC)一事耿耿于怀。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时,胡昊是赛事注册记者,进入主新闻中心也就顺理成章,“和全球全亚洲几百名记者一起工作,听着夹杂着各种口音的语言,是一件很兴奋的事。”20天的行程,让胡昊真切地感受着这个国家因亚运会而带来的发展和变化。雅加达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城市,基础设施有限,交通堵塞明显,但为了办好亚运会,雅加达还是花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来推进城市发展,“比如雅加达政府为了改变内河脏乱差的问题,花了1亿美元进行了相当于‘五水共治’的治理,这就是亚运会带给一个城市的变化。”
在雅加达20天的日子里,胡昊每天的采访任务都很重,最多的时候一天发过6篇稿子,很难有放松的心情去好好欣赏一场比赛。但是在比赛之外,在雅加达的吃住行也让他对这个城市有了很多难忘的感受。“时速1公里的早高峰交通,永远带着炸虾片的炒饭,基建不够热情来凑的志愿者,还有永远都在排队购买的特许商品。”胡昊说,雅加达留给他的回忆实在是太多了,甚至发现了小时候吃过的“营多捞面”竟然就是印尼国宝级的国货食品。和印尼的缘分来得猝不及防,回国时,他还带回了组委会赠送的方便面。
雅加达亚运会让胡昊体会到了一个城市的热情,无论是志愿者的微笑,还是安保人员的热心,都让人感到满满的善意。雅加达亚运会的志愿者,不是千篇一律的“小鲜肉”,不管高矮胖瘦,只要是具备志愿热情的青年,都可以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不会英语,没有问题,他们会带着你去想去的地方;不知道详情,也没有关系,他们会千方百计帮你打听。无论是在赛场还是主新闻中心,也不管是工作中还是交班后,只要有需求,他们都会送上贴心的服务。
胡昊说,雅加达之行让他对体育有了更深的感悟:体育,让人消弭隔阂,珍惜和平;体育,让人激发斗志,公平竞争;体育,传导友爱,让世界更团结、更美好。
杭州亚运会,是他近几年工作的重心
雅加达亚运会的闭幕式上,时任杭州市市长徐立毅代表900多万杭州人民,接过亚奥理事会会旗的那一刻,杭州亚运会这艘巨轮已经缓缓起航。
令胡昊没想到的是,雅加达亚运会结束后的第二年,他的人生也切换至亚运会的轨道上。2019年他从传统媒体辞职,进入杭州亚组委从事媒体运行工作。“媒体运行是一个年轻的产物,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会儿才引入中国的。”
“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懂,刚进亚组委就面临这么一个新鲜事物,怎么办?”对于新的轨道,他非常纠结,从2008年到2019年,11年间中国承办的国际综合性大赛屈指可数,做过媒体运行工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流落在外的资料就更是凤毛麟角。“总结一下,就是想方设法去学习。”胡昊回忆说,自己有过得到服务的经历,现在就要反过来倒推需要提供给记者什么,“比如摄影位置的设定,我就去找以前盖蒂图片社、新华社摄影记者拍的照片,然后拿着场地图纸去反推摄影位置在场地的哪个位置。”于是,他从一名体育记者,逐渐学会了做运行设计。
根据亚奥理事会的媒体指南,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所有56个竞赛场馆都要设置场馆媒体中心,规划都是通过胡昊的手来确定的,“每个场馆至少去踏勘过5次,有的重点场馆至少去10次,每个场馆的出入口,每一条流线,甚至连一些不为人知的小门,我都知道。”
相比奥运会运行规范性的统一,亚运会一直缺少规范性文件的支持,所以每一届亚运会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胡昊从2021年开始,就着手编制场馆媒体中心各个功能用房的设置指南,到2023年初,场馆媒体中心的物资配置、记者工作间、记者看台席、新闻发布厅、混合采访区、辅助通行控制物的设置指南全部编写完成并通过组委会下发到各个竞赛场馆,成为一套统一的执行标准,“这套标准可以细致到什么程度,比如混合采访区常规背景板高度是2.2米,篮球比赛混采区的背景板高度就要提高到2.6米,体操比赛混采区的背景板则要下降到2米,这是根据运动员身材特点做的调整。”他说,目前这套指南已经获得亚奥理事会媒体部的认可,成为后续亚运会媒体运行的一份通用资料。
从北京奥运会到杭州亚运会,回顾这一路,胡昊感觉少了新鲜感,却多了一份使命感。
“开赛后,我的工作就是指导各个竞赛场馆媒体运行团队为记者做好标准化的服务工作。但是我在主媒体中心里,是一刻都无法松懈的。”胡昊说,从接受服务的一方变成了提供服务的一方,他太知道记者在采访大赛中最需要什么了,但全国、全亚洲乃至全球6000名记者涌向亚运会的各个竞赛场馆,还是让他倍感压力。
亚运会给雅加达带来了很多变化,当地百姓交口称赞。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同样因为亚运会的举办,杭州乃至宁波、温州、金华、绍兴、湖州等办赛城市的城市地铁和城际铁路、省域一小时交通圈这几年也在快速而有序地进行。“去年杭州亚运会宣布推迟一年举办,很多场馆都提前免费开放给市民了。”在胡昊看来,这些办赛城市因为亚运会的到来,而变得越来越好。
6月15日,距离杭州亚运会开幕还有100天。100天后,亚运之光将照亮西子湖畔。亚洲体坛再相会,让我们一起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