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宾阳1月13日讯 南宁市宾阳县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完善基础设施,推广农村电商,赋能优质稻产业,“古辣香米”品牌效应日益突显,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带农减贫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特色之路。
古辣香米研究院。宾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投资筑基,夯实数字农业基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数字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宾阳县大力推进“通信基建”建设,筑牢数字乡村建设基础。全县192个行政村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00%,自然村(屯)光纤网络覆盖率达93.4%;农村4G信号覆盖率达90%,5G信号覆盖率达88%,建设累计投资43467万元,为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提供了坚实保障,完善了数字农业硬件。
同时,依托“数字化”,持续深化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镇街道、乡村延伸,用大数据提升服务效能,营造良好的“数字乡村”发展环境。在全县192个行政村建设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服务窗口402个,配备“智慧人社”自助服务一体机19台,实现镇级“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办件884件,高效推进“农事村办”,提升数字农业发展软件。
此外,我县综合借助全国、广西、南宁市监测监管系统及宾阳县优质稻智能管理平台等监测技术,将耕地卫片监督工作纵深推进,用大数据赋能耕地管理,保护农村耕地和永久农田。通过监测掌握全县农田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动态变化状况,实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常态化动态管理,改善农用地环境质量。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清退非粮作物面积3.16万亩,整治耕地撂荒面积0.62万亩,恢复粮食种植面积1.69万亩;建立农用地安全利用村级服务站6个、市级农用地安全利用联合攻关示范区1个。
数字增智,提升数字农业效益
宾阳以“转方式、推融合、强产业、促跨越”为总体要求,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基地打造全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利用大数据技术规划建设“古辣香米”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构建“中国广西·宾阳农谷”,打造优质稻品种研发孵化器、香米全产业链基地、三产融合试验区,通过智慧集成管理,由原来的“零敲碎打”向“综合统筹”集成“大米+”系列模式转变,推动香米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
同时,构筑平台,增强品牌影响力。2022年成功搭建广西首家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实现生产环境数据化、生产过程可视化、流通环节可溯化、营销渠道区域化、优质服务在线化,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提升“古辣香米”品牌识别度和影响力。目前,通过平台认购的古辣香米已达1万亩。
此外,我县与华南农大合作共建“古辣香米研究院”,与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宾阳工作站等,着力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开展香稻新品种选育、香米品质与食味研究、优质常规香稻品种提纯复壮,以强科技提升香米品质。引进香稻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通过数字化技术分析,精心筛选出符合古辣香米质量标准的优质品种,并借助数字化技术,广泛开展增香增产技术示范指导和培训,推动香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县还充分利用“古辣香米”品牌效应,多维度延伸拓展产业链,扩大品牌溢价空间,升华品牌价值内涵,延链条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扩大香米种植面积,目前基地种植面积达6万亩以上。发展智慧休闲农业,完善休闲农业数字地图,引导休闲乡村(渔村、农庄)等在线经营,打造创意农业新业态。截至目前,休闲农业累计接待游客约700万人次,总消费41.02亿元。其中,古辣镇大陆村稻田艺术旅游景区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3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
电商赋能,助力农业产品腾飞
宾阳通过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将“互联网+双创”功能等资源整合,与双创基地代运营商签订电子商务进农村运营合作协议,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开展电商培训及企业孵化业务,壮大新一代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的优秀人才。2022年上半年,组织开展线上培训活动,培训农村电商带头人50人次,培育电子商务师43人,增强当地农民的“造血功能”。
以农村电商为媒介,引导企业及电商站点在电商平台店铺积极开展产品上行,建设特色农产品销售馆区,整合全县特色农产品进行展销,搭建农产品流通新平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全县已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27个、邮政村邮乐购服务点184个、乐村淘益农信息服务站565个,实现行政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拥有网店(微店)3500多家,注册的网商272家,自主农产品商标225个。
同时,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促使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交易迅速增长,以网络销售促增收。据统计,2020年以来,当地特色农产品、工艺品、五金制品等通过电商网络交易,销售额达7.99亿元。(黄丽珠 覃旭信 刘洪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