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微商日报>行业 >

“一肩挑”王宽:“带大峪奔富裕” 每日速讯

来源: 中工网 | 时间: 2023-04-26 15:05:44 |

原标题:“一肩挑”王宽:“带大峪奔富裕”(图)

天津日报记者 刘雅丽 实习生 佟佳怿 通讯员 曾子益 杨天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蓟州区马伸桥镇西北部的大峪村“借地生金”种蓝莓,批发价卖到了每公斤120元的好价钱。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大峪“奔富”从“当家人”王宽说起。

36岁的王宽是土生土长的大峪人。据说他几年前刚当选村主任时,村里连打扫卫生都找不着人,“没人愿干,怕给不了钱。”王宽千说百说找来两名干活的村民,可到年底,村里果真拿不出钱,王宽自掏腰包为两人垫付了工资。

王宽正在搬运新采摘的蓝莓。

村庄三面环山一面面水,距梨木台、八仙山景区10多分钟车程,几公里外就是于桥水库,“近水楼台先得月”,照理该“不差钱”。的确,借助靠近景区和生态资源富足优势,村里陆续开办起几家农家院,但毕竟没在景区脚下,全村71户225名村民中大部分还是靠务工务农为生。小山村地势起伏,难见大块平坦耕地,山上成片山楂树“靠天吃饭”,收成无法保障。村集体起初仅靠少量“地租”维持开支,干事捉襟见肘。

2018年年底换届选举,王宽当选副书记。转年在市总工会帮扶下,大峪村在相距10多公里远的太平庄租下17个大棚,计划种蓝莓。蓝莓卖价高,但一年苗、两年果、三年才盛产。为尽早见经济效益,村集体将大棚“分工”:5个种草莓、5个种水果西红柿,7个种蓝莓。

就在大家欣喜于找到发展新路时,短板也日渐显现:欠缺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销售渠道不畅。

2021年,王宽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年纪不大,善于总结,王宽发现,最早引进的草莓品种,口感虽好,但不耐虫害,也因与原产地气温差异致草莓上市较人家晚近一个月,王宽说,“人家8月20日栽,咱得等到9月10日。人家11月10日能摘了,咱们12月5日才成熟。错过黄金销售期,卖价低一半。”

经考察,2022年7月,大峪村将原来秧苗全部换为北京延庆一家机构用新技术培育的秧苗,新秧苗抗病力强,成熟期更早,“新秧苗成本总计多出3万元。秧苗都换了,算是‘赌’了一把,现在看,‘赌’对了,产值多出12万元。”王宽说。

‘赌’的背后,是对新技术的不断学习、对市场行情的审慎分析。

只要有机会,王宽就会主动向技术人员学习,积极参加镇里举办的各类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并带村“两委”班子成员去外地“取经”。

尽管草莓“来钱快”,“当家果”还要数蓝莓。眼下正是蓝莓上市季节,大峪村7个蓝莓大棚喜迎丰收,3400棵树预计产8吨、销售额65万元,依靠不断提升的种植管理技术等,蓝莓最高批发价卖到了每公斤120元,成为全镇蓝莓卖价最好的产地之一。卖出好价钱,王宽并不满足,今年,在他推动下,大裕村又改良了蓝莓品种,新品种口感更甜、个头更大,最大的蓝莓果径超20毫米,接近一元硬币大小。“明年2月底新蓝莓长成,估摸卖价还会提高不少。未来计划进一步扩大蓝莓种植面积。”

种植有门道,销售也有门路。除采摘外,大峪村拥有了固定商超供货渠道,并在市总工会帮助下拓展了中心城区团购市场,“今年,我们还计划将蓝莓‘搬上’短视频平台,通过直播进一步拓展销售途径。”王宽说。

村集体收入增加,村民生产也发生变化。让村民日常到十多公里外的平地建大棚种草莓蓝莓不现实,“生钱”还需“自家山坡”。去年,在王宽带领下,村里从外地引进2000棵新品种山楂树,并分发给了种植户,新品种抗病能力强、耐存储,在冷库里存放,能从9月份卖到转年‘五一’,比普通品种能多储存3个月,且口感酸甜,适合做冰糖葫芦,当下市场价比老山楂高一倍。

几年前,王宽刚当选村主任村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万元左右,去年达到30万元,预计今年实现40万元。村里还在规划以山楂、蓝莓等果品为媒,走文旅融合之路。

大峪正奔向富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