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微商日报>行业 >

【独家】提振需求仍是关键所在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 时间: 2023-05-15 09:30:28 |


(相关资料图)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3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元。

在此之前,尽管市场预期存在分歧,但仍以乐观展望为主。考虑到去年同期由于上海疫情导致的低基数,很多市场人士并不过分担忧本次金融数据。不过,在强势的一季度数据公布后,4月金融数据出现回落并不出人意料。

从历史来看,4月金融数据回落主要受季节因素影响。在政策靠前发力的背景下,近年来,一季度一直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高峰期,过去两年一季度新增贷款大约占全年新增贷款的40%。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和债券投资增加也比较多,这与金融机构支持政府债券靠前发行密切相关。其中,一季度大规模投放可能对信贷项目储备形成一定透支,4月信贷数据回落属于信贷节奏正常调整的一部分。

从市场来看,各相关主体正在进入观察期。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企业预期迅速转向乐观,银行业务拓展需求相应激发,叠加稳增长政策接续落地,一季度市场大幅回暖。随着“开门红”预期兑现,疫情防控期间受到压抑的需求释放已过高点,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市场主体,都在密切观察市场情况和趋势,从而进行动态调整,因此总体而言进入观望期。

从结构上来看,企业部门依然延续近期趋势,同比多增明显。这也反映了近期政策主导下的基建及企业设备更新相关融资需求持续发力,该趋势有望持续一段时间。而居民部门,特别是跟房地产相关性较高的中长期贷款出现了净偿还引发的信贷收缩,短期贷款也出现负增长。可以说,呈现收缩态势的居民信贷反映了居民对于杠杆的谨慎态度。

整体来看,4月金融数据回落仍主要缘于季节性因素,结构方面的改善应重在修复居民消费乃至民间投资信心。实际上,宏观经济数据也反映出了需求不足等特点。4月CPI和PPI数据低于市场预期,这意味着当前经济内生动力仍有待加强。且尽管一季度消费回暖、“五一”数据超旺,但客单价偏低的事实充分反映出当前居民消费心理仍相对谨慎。

提振内需是近期政策着力的方向,具体来看,金融业可以做什么呢?

首先,对广大消费者,要注意“投其所需”,对不同收入和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例如,对中低收入群体、新市民等,重点聚焦金融可得性,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加强基础金融知识普及,引导其合理使用金融工具;对于中高收入群体,则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服务,特别是在当前理财打破刚兑预期、存款利率下行的阶段,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助其资产保值增值,既有助于稳定收入预期,也有助于消费潜力的释放。

其次,对于市场主体,要积极落实此前出台的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激发民企活力。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就业就是稳收入,就是稳消费促消费。监管部门要继续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激励,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市场主体。在具体支持环节,金融机构还要注重“量体裁衣”,强化综合服务。贷款并非“一放了之”,应通过智慧供应链、数字赋能、行业研究、平台建设等服务,为市场主体特别是相对弱势的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面临的挑战并非仅仅源自短期因素的冲击,有效需求不足与相应产能过剩叠加问题决不能轻视。从供给端看,得益于较快控制住疫情扩散,我国出口表现强劲,国内工业产能随之扩张。而企业的经济活动往往具有惯性,因此,虽然后期总需求出现退坡倾向,但工业产能仍在扩张;从需求端看,在疫情冲击下,市场主体和消费者信心修复需要一个过程,加之房地产行业遇到周期性问题,通过改变发展模式重现拉动效应仍需时日。当此之际,必须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以更完善的法律、更加可预期的政策以及更稳定的制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活带动消费暖,进而催动经济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标签: